以路為媒:一條古道串起的漢藏民族共同體
- 香港衛視
- 2022/11/21 18:10
-
收藏
-
37.6萬
歷史上,我國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過程中,形成了像絲綢之路、唐蕃古道、茶馬古道等眾多血脈紐帶,將各民族民眾緊密聯結,凝成手足之情。這些血脈紐帶在各民族的聯系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諸多古道中,有一條聯結北京與西藏的重要血脈紐帶卻未能引起足夠關注,這便是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京藏古道。一條驛道是如何聯結京藏兩地的,又是如何形成漢藏血脈相連,并初步形成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近日,香港衛視記者專訪《京藏古道:基于元代北京至西藏古驛道研究》的作者,青海文都大寺昆氏座主、西寧宗喀大慈宏覺寺住持噶爾哇·阿旺桑波活佛就此進行解讀。
圖解:《京藏古道》作者噶爾哇·阿旺桑波在“涼州會盟”遺址白塔寺“闊端和薩迦班智達”的塑像前留影
記者:大家都比較熟悉絲綢之路、唐蕃古道、茶馬古道,很少有人知道京藏古道,您將京藏古道納入研究視野,是基于怎樣的考慮?
噶爾哇·阿旺桑波: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指出,“我們偉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在歷史長河中,農耕文明的勤勞質樸、崇禮親仁,草原文明的熱烈奔放、勇猛剛健,海洋文明的海納百川、敢拼會贏,源源不斷注入中華民族的特質和稟賦,共同熔鑄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昭君出寒、文成公主進藏、涼州會盟、瓦氏夫人抗倭、土爾扈特萬里東歸、錫伯族萬里戍邊等就是這樣的歷史佳話......”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我們踏上探尋帝師八思巴為和平統一弘法京藏驛路,指明了方向,也為我們清晰地標識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歷史事件的地理線索和歷史節點。努力講好古代“京藏古道”“絲綢之路”“唐蕃古道”“涼州會盟”等歷史文化、佛教與民族團結的故事,充分發揮京藏古道、涼州會盟作為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創建活動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民族觀、文化觀、歷史觀,為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懈努力,不僅是我們踏上漫長的探尋和考察之路的緣起,也是給予我們智慧和信心的動力與源泉。
圖解:《京藏古道》主編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總干事鄭堆(左二)與作者噶爾哇·阿旺桑波(左三)探討京藏古道實地考察與研究工作
記者:和絲綢之路、茶馬古道、唐蕃古道相比,您覺得京藏古道有什么獨特的歷史價值和重要的歷史地位?
噶爾哇·阿旺桑波 :京藏古道是一條祖國統一之路,是民族融合之路,是青藏高原納入祖國行政版圖之路!京藏古道包括從元大都(今北京)到西藏日喀則薩迦寺的8個路段,沿線共設立82個驛站,僅在青藏高原上就設立了27個大驛站,在通往元大都到薩迦寺的漫漫驛路上,這些驛站連接了北京與西藏,加強了中央與各地之間的聯系,創造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基本條件,初步形成了“中華民族一家親”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體現??梢哉f,京藏古道是聯結北京與西藏的重要交通紐帶,它保證了中央政府與西藏地方之間的道路暢通。同時,京藏古道與絲綢之路、唐蕃古道交織行走,極大拓展和豐富了祖國各地的古代道路交通,也極大拓展和豐富了今天“一帶一路”建設的寬廣內涵,深刻反映了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密切程度和中華民族共同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記者:除交通功能之外,京藏古道對于沿線各民族的交流交往交融還發揮了哪些作用?
噶爾哇·阿旺桑波:京藏古道是元朝中央政府對西藏地方實施全面管轄和有效治理的重要標志,除交通功能而外,它還是重要的政治紐帶,驛路上使臣往來不絕,保證了中央政府與西藏地方之間的政令暢通、通達邊情、宣布號令,也保證了中央政府對西藏地方的管轄和治理。京藏古道也是文化紐帶,元大都(今北京)與西藏之間雙向互動,極大程度促進了中國各民族文化大融合。藏傳佛教作為中華文化中的特色文化之一,始終與中華傳統文化相融合,在教義教規、管理制度、行為規范等方面不斷提升,使藏傳佛教更具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在京藏古道的文化傳播與融合過程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橋梁作用,為京藏古道提供了文化、精神和物資支撐。京藏古道還是民族融合的紐帶,它將沿線地域的漢、藏、蒙古、滿、回、撒拉、哈薩克、羌、彝、門巴等眾多民族緊緊連結在一起,促進了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和文化上的團結統一,共同構筑出了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圖解:也孫鐵木爾皇帝用八思巴文書寫的鼠年(1324)圣旨
記者:古道作為基礎設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還有哪些與古道相配套的措施也促進了多民族互動交流?
噶爾哇·阿旺桑波:在京藏古道上傳播的元朝國字“八思巴文”珍貴文物遺產是中華文化的寶貴財產,是極為難得的資料,對我們研究元代社會制度、經濟和文化都有相當益處!在元世祖忽必烈的旨意下,帝師八思巴經過多年潛心研究,創制出可拼寫蒙、漢、藏、梵、維吾爾等多種語言文字的新字,史稱“八思巴字”,也是后來元朝政府頒發詔書推行使用的“元朝國字”,凡是皇帝的詔旨和一切國家頒發的文告、法令、印章、牌符、鈔幣等一律使用該字,推廣元朝國字和推行“八思巴文”意識,強化了國家象征符號的宣傳與教育,增進了各族人民對國家的認同。
值得強調的是,當時的元朝中央政府設在元大都(今北京),是全國政治經濟及國內外文化融合的中心,聚集往來大量人口,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之間的交流交往?!鞍怂及臀摹痹谌丝谌绱思械拇蠖纪菩袘?,極大程度加強了京藏古道上蒙、漢、藏、維吾爾等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中華民族文化也因“八思巴文”傳播到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國??梢哉f,京藏古道是元朝語言文字的統一的基礎!我們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也通過京藏古道得到了國際社會的熱烈響應!
元世祖忽必烈還把“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國”作為治國思想,哪里有孔廟,哪里就會建帝師廟。在孔廟,主要繼承與學習《論語》《中庸》《周易》等學問;在帝師廟里,主要學習和教授的是以“八思巴文”翻譯的薩迦班智達所著的《薩迦格言》(人生觀)、《量理寶藏論》(哲學觀)和帝師八思巴所著的《彰所知論》(世界觀)。在這種接納和寬容的政策下,民族融合得到進一步加強,鞏固和發展。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一,“八思巴文”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京藏古道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文化紐帶,有利于各民族的交流與溝通,對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具有重大意義?,F在故宮博物院珍藏的多種形狀的八思巴文印章、陜西重陽萬壽宮的圣帽牌等,都是以“八思巴字”譯寫蒙、梵、漢語的具體見證,京藏古道上的居庸關驛保存著的漢白玉石臺“云臺”的券門內,尚有以梵、藏、蒙古、維吾爾、西夏、漢等多種文字雕刻的五方佛經咒和佛經,以及元代薩迦帝師的珍貴簽名;在德國柏林人類學博物館中,還珍藏著以“八思巴文”翻譯的《薩迦格言》印本片段。
圖解:北京白塔寺(京藏古道驛站起點)
京藏古道是中華民族融合發展的歷史縮影,它與絲綢之路、草原絲綢之路、唐蕃古道、茶馬古道等交織并行、交相輝映,還是漢藏文化交融的寶庫,更是中央政府引導宗教人士充分發揮民族團結、民族融合積極作用的真實寫照。綿延不斷的驛路上,來自長城和黃河以北的游牧文化與草原文明,來自長城以南的黃河文化與中原文化,陸續在青藏高原驛路和城北高原驛路上得以交往、交流、交融。正是這種命運共同體意識的推動,各民族長期交往交流交融,從而形成命運共同體。香港衛視仁青報道。